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每一个自杀的作家都像海子和顾城那样被人铭记

普照 KEY可以文化 2020-01-31

你是不是早不在乎屈原是谁?

以及端午节我们除了吃喝玩乐,

是不还能干点别的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端午节跟现今中国的每个节日一样,愈发向物质精致化的方向靠拢,传统性、仪式感与对民众精神生活的影响诸方面的意涵相应不断萎缩。吃粽子的召唤愈发响亮而单一,纪念屈原的意义本身就像不断虚化的背景一样越来越弱。从这个端午节开始,不如我们吃粽子之余,也来点简单富意趣的思考,并由此推衍下去,把目光落到古往今来跟屈原一样自杀的作家们身上。




在这个节日,我们如果真是为了纪念屈原、关注屈原,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值得思索:他为什么自杀?欲爱国而不得吗?怀壮志而难酬吗?这是一种主流的说法,被多数人接纳。但时间那么久远了,这样的说法未免不是后人附会而传衍至今。且不限屈原一例,从人们追怀自杀的屈原出发,其后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里,尤其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愈来愈多的文人、作家、艺术家选择自杀,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甚至给人一种形成“传统”的观感,不由让人想到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曾说过的一句话: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先看中国自杀的作家,民国有王国维,文革时期有老舍、傅雷、邓拓,八十年代以后有顾城、海子,近年有许立志,台湾有三毛、邱妙津,也包括近至上月辞世的林奕含。到了日本,就更有一种自杀传统似的,名声在外的大文豪就有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而在英语世界,美国的海明威、杰克·伦敦、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西尔维娅·普拉斯,英国的伍尔夫,无不是一流作家。俄国的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法捷耶夫,德语文学圈的特拉克尔、茨威格、保罗·策兰、克劳斯·曼,捷克的赫拉巴尔,等等,不一赘述。


▲部分自杀作家


更不用提这些为世人熟知的响亮名字以外,还有那许多名气稍欠但仍留下了优秀作品的作家。名单可以长到无法想象,我们凝望着这浩如烟海的自杀作家的名单,长久以来无法得到一个让人心安的解释。自杀,尤其是作家的自杀,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注定是颇费思量而长久无定论的。


以上提过名字的作家早不乏人关注,且围绕特定作家的自杀,一个个喧嚣纷乱的舆论场早已建立,并持续扩延着边界。有鉴于此,本文立意带读者回到一些“冷门”自杀作家的身世和作品中,一则避开媒体“揭秘”的疑雾重重,二来躲开大众舆论的扰攘之声,也并不奢望能对作家的“自杀”问题取得任何突破性思索,只想着,在这众多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都变得混浊晦暗的时代,我们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地,回到文学,通过作品,不断重新认识那些高贵、骄傲,但因种种原因选择自杀辞世,在岁月长河中渐渐为人忘却的灵魂。


以下列出15位作家,介绍包括作家生平、作品选读(或作家语录)、主要作品三部分。只以此做个小引,并希望读者可由此出发,对这些作家的作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与讨论。


◆  ◆  ◆  ◆  ◆


一、朱湘

朱湘(1904 - 1933),中国现代诗人,新月派重要作家,中国新诗形式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被鲁迅誉为“中国济慈”。


 ◇ 作家生平 ◇ 


朱湘,字子沅,安徽太湖人,1904年生于湖南沅陵。清华大学毕业,在校时参加文学研究会,开始新诗创作。1927年留学美国,就读于劳伦斯大学,学习西洋文学。因个性直率、自尊强烈,不能容忍白人教授和同学歧视,后转学至芝加哥大学,又转俄亥俄大学。1930年回国任安徽大学英文文学系主任,1932年因与校方有冲突而辞职,从此他以写作卖文为生。1933年12月5日,在上海往南京的渡轮上投江自杀,死时年仅29岁。

▲朱湘和妻子霓君,亦为后世眼中的民国爱情佳话


 ◇ 作品选读 ◇ 


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身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晴时明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 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 朱湘《葬我》


 ◇ 主要作品 ◇ 



1. 朱湘《海外寄霓君》(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2. 朱湘《石门集》民国首版复刻版(左)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5

3. 朱湘全集(诗歌、散文、书信、译作共5卷)(右)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6-12



二、陈梦家

陈梦家(1911 - 1966),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并称“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


 ◇ 作家生平 ◇ 


陈梦家祖籍浙江上虞,生于南京。他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大量新诗,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其诗重视表现“自我”,注重音韵和谐及整体匀称,善于吸收格律诗特点写自由诗,对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文革中作为“右派”饱受虐待,1966年8月24日服安眠药自杀未果,同年9月3日自缢身亡。

▲陈梦家和妻子赵萝蕤


 ◇ 作品选读 ◇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陈梦家《一朵野花》


 ◇ 主要作品 ◇ 

1. 2. 陈梦家著作集《梦家诗集》《梦甲室存文》

(另有考古类著作6种)中华书局,2006-7


3. 陈梦家 编《新月诗选》1931年版(左)

4. 陈梦家 编《新月诗选》民国首版复刻版(右)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5



三、邱妙津

邱妙津(1969 - 1995),华语世界著名的女同性恋小说家。她的著作深远影响华语同性恋文坛,其中最著名的是《鳄鱼手记》和《蒙马特遗书》。


 ◇ 作家生平 ◇ 


邱妙津,台湾彰化县人。她学生时代就读于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国立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后曾在张老师心理辅导中心担任辅导员,接着在《新新闻》杂志社担任记者。1994年出国就读于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第二阶段心理学系临床组。邱妙津精通法语,1995年时就能熟读法语原版原典。之后曾转入女性主义研究所。1995年邱妙津在巴黎寓所自杀亡故,终年26岁。


 ◇ 作家语录 ◇ 


我日日夜夜止不住地悲伤,不是为了世界的错误,不是为了身体的残败病痛,而是为了心灵的脆弱性及它所承受的伤害,我悲伤它受了那么多的伤害,我疼惜自己能给与那么多,却没办法使自己活得好一点。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


——邱妙津《蒙马特遗书》


 ◇ 主要作品 ◇ 

1. 2. 邱妙津《蒙马特遗书》《鳄鱼手记》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3. 邱妙津《邱妙津日记》(上下)

印刻文学,2007-12



四、袁哲生

袁哲生(1966-2004),台湾作家、编辑,曾获第17、22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及联合报、中央日报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


 ◇ 作家生平 ◇ 


袁哲生,淡江大学西洋语文研究所硕士,曾先后任《自由时报》副刊编辑、《FHM男人帮》国际中文版总编辑。著有小说集《静止在树上的羊》、《寂寞的游戏》、《秀才的手表》等,以及大小朋友都看到哈哈笑的“倪亚达系列”。2004年4月6日在台北自缢身亡。


 ◇ 作品选读 ◇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到動物園,那天應該不是假日,因為園內幾乎没有遊客,記不得為什麼去,也記不得是否和别人同去的。

那天冷清的園區令人難忘,四處是灰灰的石頭和天空,找不到特别想看的目標,除了一隻白色的山羊。我從遠遠的地方發現它站在一根横斜的樹幹上,像是剛剛才在陳列館裡看見的標本被人放到樹上去的。我走近去看它。它的眼睛眨動了一下。

我不知道這個記憶是否真實,隨着回想距離的拉長,記憶中的景物不是漸漸變淡,而是慢慢靜止,不再移動,直到景幕中的我也變成了一個標本。樹上的羊依然文風不動,像是静止在半空中的一個白色問號。

當我和山羊都固定了以後,周圍的景物又開始轉動起來。


——袁哲生〈靜止在樹上的羊〉


 ◇ 主要作品 ◇ 

1. 袁哲生《寂寞的游戏》(左)

联合文学,1999-5

2. 袁哲生《静止在:最初与最终》(右)

宝瓶文化,2005-3



五、张纯如

张纯如(Iris Shun-Ru Chang,1968 - 2004),美籍华裔自由撰稿人、政治活动家、作家,以英文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而闻名。


 ◇ 作家生平 ◇ 


张纯如祖籍江苏淮安,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新闻系,后进入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讨班,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出版《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非虚构书籍,并在国际史学界引起很大注意和讨论,也引起美国公众和政府对该主题的重视。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举枪自杀。以张纯如为主题的传记《张纯如》2007年出版发行,同年还上映了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2017年4月,在其故乡江苏淮安,张纯如纪念馆正式开馆。


▲张纯如和受访者


 ◇ 作家语录 ◇ 


南京大屠杀之所以不像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美国对广岛的原子弹轰炸那样举世皆知,是因为受害者自己一直保持沉默。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 主要作品 ◇ 

1.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左)

中信出版社,2015-8

2. 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右)

中信出版社,2012-4



六、北村透谷

北村透谷(1868 - 1894),日本明治时代诗人,文艺评论家。


 ◇ 作家生平 ◇ 


北村透谷本名门太郎,出生于神奈川县小田原市。早年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关注民权和自由。1882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后来学习英语脱离政治界,开始自己的创作生涯。1893年与岛崎藤村等人创办《文学界》杂志,提倡浪漫主义。创作深受拜伦、歌德等人影响。1889年发表的《囚徒之歌》,为日本早期的自由体长诗。1894年5月15日夜晚,他在自己家院子里上吊而死。


北村透谷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操,表现在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作品中带着哲学家的深邃,耐人玩味和琢磨。其作品大胆讴歌爱情,摈弃世俗功利,主张个性解放,彰显着强烈的时代精神。日本文学评论家胜本清一郎说:“几度暴风雨过去,今后还要过去。在暴风雨的间隙,苍穹深处有一点熟悉的星星总是在发光,那,就是透谷。”

北村透谷和妻儿


 ◇ 作品选读 ◇ 


你要翩跹地飞往何处? 
欢欢喜喜可是发自内心? 
在那秋天的原野尽头 
我向迷途的蝴蝶问询 

你在同一座关山来回翻飞 
飞过来,又向原处飞去 
在百花盛开的山野飞舞 
萧索的野外也是本身的归宿 

眼前是空虚,身后也枉然 
“命运”之外原没有“我”在 
你翻飞着双翅翩翩翱翔 
都在梦幻与现实间往来。


——北村透谷《蝴蝶的芳踪》


 ◇ 主要作品 ◇ 

1. 北村透谷《蓬莱曲》(左)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兰明 译

2. 叶渭渠 编《日本随笔经典》(右)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7

(收入北村透谷《一夕观》一文)



七、有岛武郎

有岛武郎 (1878 - 1923),日本近代著名作家,白桦派文学兴盛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 作家生平 ◇ 


有岛武郎生于东京都小石川(即现今文京区),大藏省官僚的长男,画家有岛生马、小说家里见弴的亲哥哥。有岛武郎自学习院高等科辍学后,进入札幌农校就学。1903年到美国留学,归国后任教札幌农业大学。1916年因生父及妻子之死的震撼,正式加入笔耕行列,陆续发表了《一个女人》、《卡因的后裔》等不朽杰作。1923年和女记者波多野秋子一起在轻井泽的别墅上吊自杀。


 ◇ 作品选读 ◇ 


 深夜的沉默使我严肃起来。至于觉得我的前面,隔着书桌,便坐着你们的母亲似的了。母亲的爱,如遗书所说的一定拥护着你们。好好的睡着罢。将你们听凭了所谓的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东西的作用,而好好的睡着罢。而且到明日,便更长大更贤良地跳出眠床来,我对于做完我的职务的事,总尽全力的罢。即使我在一生怎样的失败,又纵使我不能克服怎样的诱惑,然而你们在我的踪迹上寻不出什么不纯的东西来这一点事,是要做的;一定做的。你们不能不从我的毙掉的地方,重新跨出步去。然而什么方向,怎样走法,那是虽然隐约,你们可以从我的足迹上探究出来罢。


幼小者阿,将不幸而又幸福的你们的父母的祝福带在胸中,上人生的行旅去。前途是辽远的,而且也昏暗。但是不要怕。在无畏者的面前就有路。


——有岛武郎《与幼小者》,鲁迅 译


 ◇ 主要作品 ◇ 

1. 有岛武郎《诞生的苦恼》(左)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9,谭晶华 译

2. 有岛武郎《有岛武郎作品选》(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4,李先瑞 译



八、金子美铃

金子美铃(1903 - 1930),活跃于大正末期与昭和初期的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多首代表作被收入日本中小学国文教科书,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流传世界。


 ◇ 作家生平 ◇ 


金子美铃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大津郡仙崎村,她在诗中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觉这个世界。从童年起,不幸就一直与金子美铃如影随形。3岁时,她的父亲早逝,母亲后来按照当地的习俗改嫁。23岁那年,她嫁给了书店的一名店员,并生下一女,但丈夫不仅寻花问柳,还禁止她做诗。痛苦的金子美铃提出离婚,以为从此就可以解脱。然而,令金子美铃意想不到的是,离婚后,女儿也被判从她身边夺走,这使得她对生活完全绝望了。1930年,年仅27岁的诗人自杀身亡。其作品一度被世人遗忘。


 ◇ 作品选读 ◇ 


我好想喜欢啊, 
这个那个所有的东西。 
比如葱,还有西红柿,还有鱼, 
我都想一样不剩地喜欢。 
因为家里的菜,全都是 
妈妈亲手做的。 
我好想喜欢上啊, 
这个那个所有的一切。 
比如医生,还有乌鸦, 
我都想一个不剩地喜欢。 
因为世界的全部, 
都是上天
创造的。 


——金子美铃《全都喜欢上》


 ◇ 主要作品 ◇ 

1. 金子美铃 著 | 竹久梦二 绘《金子美铃物语》(左)

新星出版社,2012-10,吴菲 译

2. 金子美铃《全部都喜欢》(中)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5,吴菲 译

3. 金子美铃《金子美铃全集》(右)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2017-3,阎先会 译



九、普里莫·莱维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 - 1987),意大利籍犹太裔化学家、小说家,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也是二十世纪最引人关注的公共喉舌,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以及卡尔维诺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 作家生平 ◇ 


莱维1947年出版第一部作品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热切推介。然而直至1958年的修订版,才终获文坛认可。从此,他的创作如泉源喷涌,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1963年出版的《终战》,描述主人公从集中营得救回到意大利的经过,这部作品不仅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还于1997年被改编为电影《劫后余生》。出版于1975年的《元素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1987年,莱维从所住三楼的室内阳台坠至地面死亡。经验尸官认定是自杀,死前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与莱维同为奥斯维辛幸存者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利·维瑟尔说:“早在四十年前的奥斯维辛时代,莱维已死。”


 ◇ 作家语录 ◇ 


你会不会感到惭愧?因为替代他人而活下来?特别是,死去的那个人比你更慷慨、更敏感、更有用、更聪明、更具有活下去的意义?……这不仅是一种假想,更是猜疑的阴影:每个人都是他兄弟的该隐,我们每个人都篡夺了邻居的房屋,并取而代之。这是一种假想,但它噬咬着我们,它像蛀虫一样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心灵之中。


——普里莫·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 主要作品 ◇ 

1. 普里莫·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左)

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3,杨晨光 译

2. 普里莫·莱维《这是不是个人》(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3,沈萼梅 译

3. 普里莫·莱维《元素周期表》(右)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牟中原 译



十、玛莎·盖尔霍恩


玛莎·盖尔霍恩(Martha Gellhorn,1908 - 1998),美国小说作家、旅行作家、记者,《伦敦每日电讯报》称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之一。


 ◇ 作家生平 ◇ 


玛莎·盖尔霍恩在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担任战地记者长达五十年。她报道过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争、越南战争等八次世界上著名的战争,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第三任妻子。她去世后,新闻界设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1998年,在与癌症长期的斗争和近乎完全失明的状态下,玛莎•盖尔霍恩在伦敦吸毒过量自杀。

▲玛莎·盖尔霍恩与前夫海明威,巧合的是都选择自杀之路


 ◇ 主要作品 ◇ 

1. Martha Gellhorn《The View from the Ground》(左)

Granta Books, New edition, 1998-4(长篇小说)

2. Martha Gellhorn《The Novellas of Martha Gellhorn》(中)

Vintage, Reprint edition,1994-6(小说集)

3. Martha Gellhorn《Point of No Return》(右)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First Printing edition,1995-5(新闻作品集)



十一、亨特·S·汤普森

亨特·S·汤普森(Hunter S. Thompson ,1937 - 2005),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评论家,美国“新新闻”代表人物,《滚石》头牌作家,也是其中最传奇的一位。


 ◇ 作家生平 ◇ 


汤普森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汤普森一生写作无数,是美国六七十年代亚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作品中有多部被改编成电影。2005年,汤普森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皮特金县的家中吞枪自杀,根据遗愿,他的骨灰被放入礼炮中打向夜空。

▲威廉·巴勒斯和亨特·S·汤普森


 ◇ 作家语录 ◇ 


一个罪行累累的怪物在拉斯维加斯是得不到怜悯的。这地方就像军队 :鲨鱼准则大行其道——受伤的会被吃掉。在一个人人皆有罪的封闭社会里,唯一的罪行就是被抓到。在一个小偷的世界里,唯一的罪孽是愚蠢。


——亨特·S·汤普森《惧恨拉斯维加斯》


 ◇ 主要作品 ◇ 

1. 亨特·S·汤普森《惧恨拉斯维加斯》(左)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经雷 译

2. 亨特·S·汤普森《朗姆酒日记》(右)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陈怡雅 译



十二、理查德·布劳提根

理查德·布劳提根 (1935 - 1984),美国小说家、诗人,1960年代后席卷美国的反文化运动在文学界的最佳代表。


 ◇ 作家生平 ◇ 


布劳提根生于美国华盛顿州。在很小的时候,布劳提根就立下了成为作家的志愿。高中毕业后,他完全不想工作,一心希望以文字扬名。1955年,20岁的布劳提根来到当时“垮掉的一代”的重镇旧金山,并开始出现在“垮掉的一代”在旧金山的各种活动上。在这些活动上,他结识了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等“垮掉的一代”标志性人物。1966 至1967 年,任加州理工学院驻校诗人。后移居日本。1984 年10月布劳提根在加州家中开枪自杀身亡。他的主要作品有《请你种下这本诗集》、《在美国钓鳟鱼》、《避孕药和春山矿难》和《在西瓜糖中》等。他的生平和死亡都是谜,有多种传言和猜测。  

▲布劳提根和詹妮斯·梅思娜,旧金山,1965年


 ◇ 作品选读 ◇ 


你吞下避孕药的时候 
就像是一场矿难。 
我想起消失在你体内的 
所有的人。 


——理查德·布劳提根《避孕药和春山矿难》 


 ◇ 主要作品 ◇ 

1. 理查德·布劳提根《请你种下这本诗集》

联邦走马,2016-5,恶鸟 译

2. 理查德·布劳提根《避孕药和春山矿难》

联邦走马,2013-7, 阿齐 译



十三、爱德华·勒维

爱德华·勒维(Édouard Levé,1965 - 2007),法国作家、艺术家、摄影师和追求时髦者(bon vivant)。


 ◇ 作家生平 ◇ 


尽管勒维在顶级的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学习商业,后来却成为了自学成才的艺术家。他从1991年开始进行抽象绘画,后来放弃此领域,自称烧毁了大多数画作。勒维在1995年去印度旅行了两个月,此行对他意义重大,他从此开始进行彩色摄影。2002年,勒维到美国旅行期间写了《自画像》(Autoportrait),拍摄了摄影集Amérique。他的最后一本书是《自杀》,将此书交给编辑10天后,他结束了自己42岁的生命。


 ◇ 作家语录 ◇ 


你能在白天避开日光,快快乐乐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窗帘紧闭。你不缺空气。你享受寂静。这种枯燥,就是你的古典风格。

——爱德华·勒维《自杀》


 ◇ 主要作品 ◇ 

1. 爱德华·勒维《自杀》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王明睿 译

2. 爱德华·勒维《自画像》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王明睿 译



十四、热拉尔·德·奈瓦尔

热拉尔·德·奈瓦尔(1808 - 1855),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艺术手法超前地预告了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 作家生平 ◇ 


奈瓦尔出生于巴黎,中学期间就写诗和讽刺小剧本,十九岁时就将歌德的《浮士德》等德语著作翻译成法语并出版。后人认为奈瓦尔的诗歌极端超前,超现实主义诗人们把他的诗集《幻象集》视为现代诗歌的典范。在小说创作中,他把情调浪漫的故事引入了梦幻、谵妄、回忆和神话传说的边缘,集诗意与叙述于一体,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 作品选读 ◇ 


火焰吞噬了这些和我心中最痛苦的感情又绞在一起的爱情与死亡的圣物。我怀着姗姗来迟的痛苦和内疚去乡村散步,试图在行走和劳累中麻痹思想,也许是增强坚定的信念,以使晚上的睡眠不再那么痛苦,带着我梦中产生的这种想法,如同向人显示一种与精神世界的联系,我希望……我仍在希望!也许上帝会满足于这种牺牲——这时,我停了下来,断言我当时的精神状态只由爱情的回忆所引起,这未免太傲慢。不如说我违心地用极放荡的生活来躲避更深的内疚。在那种生活中,邪恶往往得胜,我只有感到不幸的打击时才会发觉其错误。我觉得甚至不值得再去想那个女人,我在她活着的时候折磨过她,在她死了以后还折磨她。我只欠她温柔、神圣的怜悯最后一道歉意的目光。

晚上,我只睡着了很短一段时间。小时候照顾我的一位妇人出现在我的梦里,指责我以前犯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我认出了她,尽管她比我最后见到她的那段日子要老得多。这甚至使我痛苦地想起我在她弥留之际曾拒绝去看她。我好像觉得她对我说:“你哭这个女人比哭你的老祖宗们还伤心。你还怎么希望得到原谅?”梦变得模糊了。我在不同时期认识的人,他们的面孔在我眼前一闪而过。他们络绎不绝,清晰起来,又暗淡下去,重新跌入黑夜之中,如同断了链的念珠。接着,我隐约看见一些造型很美的古画像,它们出现在那儿,呆在那儿,象征着某些东西,我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明白是什么。只是,我相信这意味着:“这一切全都是为了教给你生活的秘密,而你没有明白。宗教和寓言,圣人和诗人联合起来解释这个极富诱惑力的谜,可你难以表达……现在,已经太晚了!”

我起了床,满心恐惧,心想:“这是我最后的日子!”时隔十年,我在这故事第一部分所写的同一念头又回到了我的脑海,甚至更活跃更吓人。上帝留给了我这段时间让我忏悔,可我一点都没有利用——在“石头宾客”来访之后,我又坐在了盛宴旁!


——奈瓦尔《奥莱莉娅》,余中先 译


 ◇ 主要作品 ◇ 

1. 奈瓦尔《幻象集》(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9,余中先 译

2. 奈瓦尔《火的女儿》(小说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6,余中先 译



十五、切萨雷·帕韦泽


切萨雷·帕韦泽(1908 - 1950),意大利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0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诗人之一。


 ◇ 作家生平 ◇ 


帕韦泽出生于都灵,早年在奥古斯托·蒙蒂影响下爱上文学。上大学时,帕韦泽迷上了英语文学。后来作为翻译家,帕韦泽翻译了大量英文文学作品,深深影响了一代意大利的青年作家,大多数的意大利读者是通过帕韦泽的翻译才第一次认识了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舍伍德·安德森、斯坦贝克等英语作家。卡尔维诺更视帕韦泽为精神导师,在帕韦泽死后不遗余力向全世界推广帕韦泽的作品。三十年代帕韦泽因政治问题被捕入狱。1950年,他即将度过42岁生日之前,帕韦泽在都灵所居旅店里服下过量安眠药自杀。‘’


 ◇ 作品选读 ◇ 


头上的天空明净 
脚下的街道敞开 
比街道更高的 
是那布满松石的丘陵。 
没有喧闹的街道会 
改变这里暧昧的气氛。 
娇艳欲滴的花儿 
开在喷泉旁边 
它看起来就象带着 
美人的笑容。 
露天台阶上的燕子 
在太阳下歌唱。 
街道敞开着, 
连石头都会唱歌, 
心一直跳动着,跳跃着 
就像喷涌而出的泉水—— 
这时传来 
你迈上台阶的脚步声。 
从窗外飘进 
石头和清晨的 
气息。门就要打开了。 
街道喧嚣, 
心灵震颤, 
而光在闪烁。 

那时你出现了 
如此坚定 
如此纯净。 


——帕韦泽《我经过西班牙广场》,金水 译


 ◇ 主要作品 ◇ 

切萨雷·帕韦泽《艰难之活》(诗全集)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2,江鑫鑫 译



◆  ◆  ◆  ◆  ◆

KEY-可以 出品

本文版权所有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本期编辑:普照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往期:

 王家新:也谈“范雨素”与“文学性”

 布尔加科夫:一枚不祥时代的怪蛋

 诺奖作家十一部长篇小说的开篇方式

 ▍三角恋、招魂术与中世纪:魔法师作家勃留索夫其人其作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黄灿然:布罗茨基有着“一个人对一个帝国”的气概 | 译者访谈

 ▍我们有故乡,亦有远方——浙江文艺上海分社周年庆暨新书展望(内有福利)



 -KEY- 

更多好书佳作,请关注 KEY-可以文化

 KEY-可以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将阅读进行到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